1980年5月18日上午,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两天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迅速传来了回声,这是合众国际社向全球播发的一篇专稿。记者罗伯特·克莱伯在题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文中写道:
“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是这样一个人:在许多年以前,他曾经是美国陆军上校,由于害怕他回到中国,美国政府竟把他扣留了五年之久。”
“他的名字叫钱学森,今年六十八岁。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一段任何科学幻想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五十年代的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说。‘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的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金波尔对钱学森博士的才能的高度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获准离开美国回国以来的事实所证明。”
“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现在,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本星期四,是钱终生事业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天,中国宣布,她将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火箭。”
这片专稿的最后写道:“今天,钱在中国政府的国防科委中占据高位。……今年早些时候,他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布朗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班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