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封信谈起
设在天津的商业部废旧物资研究所的张鸿烈收到了钱学森的一封亲笔信:
“我在一个内部材料上看到了您和陈秋莹等六位同志的信,十分高兴。附上我写的一个材料,在十四页上也讲了这个问题,请指教。
“我认为这个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应该重视,的确是国家大事。你们研究所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好极了。如有可能,寄给我一些你们所的材料,我将十分感谢!”
张鸿烈等人根据钱学森的要求,向他寄去了《国际资源回收利用讲习会》的资料。
钱学森收到材料后,又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
“我认为废旧物资及资源回收利用是国家大事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八大方面的一个方面;近几年我一直在做点宣传解释,但苦于找不到知青人。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宗旨就包括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一方面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而创造一个最优美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资源的永续不衰的问题。现在的体制把本来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分辖国务院商业部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不能统一规划管理,弊端甚多。对此我考虑,废旧物资及资源回收利用应设国家级的委员会来进行宏观筹划管理,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教委一样。试问,连语言文字工作都设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那为什么不能设‘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呢?不然,到了二十一世纪,我国生产还要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情况何堪设想!
“我是个外行人。我以上看法对不对,向您和您们请教。”
钱学森把废旧物资的回收与利用称之为国家大事,反映了这位科学家的深谋远虑。
现代社会的一大苦恼
废旧物资是生产和生活的排泄物,它以“垃圾”的形态被废弃。只要再生产和生活不断循环,废日物资的排泄就是这个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个环节中断,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循环运动就会出现障碍,以至中止。但是,这种排泄物的不断积累,又成了人类的沉重担。就拿天津市来说,全市一年工业垃圾三百二十二万吨,生活垃圾一百六十万吨。有人测算了一下,如果不加清理,不出五十年,就会把一百五十三平方公里的市区埋没在两米深的垃圾之下。上海市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一年有七百三十万吨,每十天的垃圾就可以堆成国际饭店那么大的体积。而且工业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排泄物也就越多。据有关资料,美国每年产生工业垃圾二十七亿吨,城市居民垃圾二点二亿吨,另外还有丢弃的旧汽车一千多万辆,废轮胎十亿多只。美国全国设有五万多处垃圾场,占地面积相当于十九个新加坡。当今世界,废弃物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近年来天津的垃圾不仅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而且垃圾中的灰土含量相对减少,废纸、化纤、塑料、金属等有害物却相对增多。
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四亿吨工业废渣,这些固体废物全国历年堆积占地五十九万亩,污染农田二十五万亩。此外,由于堆渣无地可征,不少厂矿将煤灰直接排往水里,仅粉煤灰、尾煤一年入水的就达五百万吨以上,而且还有一些有毒物质流失到环境中去。
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排泄,而排泄物文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它已成为当代社会令人苦恼的重大问题之一。
钱学森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一九八二年写的《我们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棗再谈社会工程》中把解决这个问题当作国家的八大功能之一。
瞭望 1986第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