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我最近看到国家科委办的《中国科技论坛》1991年第5期刊登了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同志的一篇文章,其中讲到研究科技史的同志,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系认识并不一致,国外也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比如,前几年,苏联只提“科学技术革命”,不提产业革命;在美国,又有人高唱什么“第三次浪潮”。我认为,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统一我们的认识。
刘振元同志在文章中讲了产业革命,那么,我们也就从产业革命讲起吧。什么叫产业革命?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因为有人不用产业革命,而用“工业革命”这个词。我认为正确的提法是产业革命,而不是工业革命。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我们可以搞清“产业”一词的含义。在这本书中,恩格斯分析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由于蒸汽机的出现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化,包括工业、农业等的变化。所以“产业”一词不是指某一个方面的事业,如工业、农业,而是指整个物质生产的事业,其影响涉及全社会。在上古时代,当人们还是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时,是谈不上物质资料生产的,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次产业革命大约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出现了农牧业。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开始出现商品经济,即人们不再单纯为个人的生存、个人享用而生产,开始为交换而生产。这在中国,出现于奴隶社会后期,即公元前约一千年。第三次产业革命是蒸汽机出现,这是大家熟悉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出现在19世纪末,即生产不再是以一个个工厂为单位,而是出现了跨行业的垄断公司,也就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讲的情况。第五次产业革命即目前正在发生的,国外有人叫信息革命,全世界将构成一个整体组织生产。
以上我所讲的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产业革命,就是刘振元同志讲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之所以提出五次产业革命,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的,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革影响到整个社会发生飞跃。我认为这样分析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产业革命是怎么引起的呢?推动产业革命的当然是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又是什么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呢?当然是生产技术的大大提高。这就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的概念是毛主席1967年首先提出的,并指出蒸汽机、电力和核能核技术的出现是技术革命。我理解毛主席的意思,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技术上的飞跃叫技术革命。按这样的理解,应该说,在古代火的利用,即人类掌握发火、引火、用火的技术,就是一次技术革命。造纸技术也是一项技术革命。在现代,半导体的发现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等,都是技术革命。如果拿这个观点来衡量,预防医学的出现也是很了不起的,属技术革命。系统工程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的革命作用,也属技术革命。
这样看来,可以说每次产业革命都是由一项或众多的技术革命引起的。那么又是什么引出技术革命的呢?我们认识到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飞跃,但人要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先认识客观世界。在古代,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表达为由总结实践经验所得的感性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现代意义的科学还未出现,所以在古代是实践经验引发技术革命。
在西方世界,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引出了现代意义的科学,即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飞跃,即科学革命。按照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日心说”的提出是一次科学革命。后来牛顿力学的创立,氧的发现和燃烧理论的提出等都是科学革命。在本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同时还有量子力学的创立也是科学革命。应该指出的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不限于自然科学,在社会科学中同样有这样的飞跃,也应该是科学革命o按这样的理解,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属科学革命。目前正在孕育着的科学革命有物理学上的超弦论,超弦的尺度比基本粒子还小10的19次方,而且所用的时空是10维的。这个理论一旦建立,将把目前发现的一百多种基本粒子统一起来,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引力这四种力统一起来。
综上所说,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在今天,科学革命在先,然后导致技术革命,最后出现产业革命。这也就说明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有了科学发现才有跟上来的社会发展。
|